|
科研课题
强行者有志——赴西北大学培训有感作者:廖世阳 部门:本站原创 发表日期:2012-05-17 浏览次数:12845字体调整:[ + 放大 - 减小 ]
中共安康市委党校中文教师 廖世阳 时光匆匆而过,总有一些东西会留在我们的心中。 作为一名沉潜于学海中的学人,对知识的渴求对我来说一直都是那么强烈和迫切。对外,我的身份是一名党校教师,但在我心中,我却一直把自己当做一名学生,我不想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因为只有学习,才能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时间倒回一年前。 带着学校重托的我,踏上了前往西安的班车,一切,都显得那样美好。 再次踏入大学校门,让我重新想起了我美好的大学时光。看到校园中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我的心情也变得明朗起来。 培训以常态开始,共分为文化和社会建设两大版块,共讲授18个专题,其中安排1次拓展训练、1次现场教学、2次学员论坛。文化类专题有:东亚文明与东亚的现代化、延安时期的文化建设、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西方文化传统与欧洲现代化进程、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及其现代化转化、伊斯兰文化与中东地区的现代化、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晋、徽、浙、陕商帮文化比较研究、宗教与中国文化等方面。社会建设类主题有:弱势群体与社会公平、社会风险与我国应急管理机制的完善、社会管理专题研究、社会贫困问题专题研究、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问题——教育、社会保障的制度基础、社会组织建设与社会服务、社会建设的基础——财政与民生、当前社会阶层的关系与社会矛盾分析。 西北大学的 20天的学习时间短暂而美好,归来之后,我认真梳理了本次学习的感受和体会,归结起来有四点: 一、本次培训重在文化,有三个关键理念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之中:文化精神、传统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进程。文化是西北大学本次培训的重点,从培训设置的专题就可以看出,本次培训的文化类专题涵盖了古今中外多个地域、多个时段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源流,对中西方文化精神的深度挖掘,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和分析,对中西方传统文化以及在迈向现代化的特殊时期的对比,这些极具深度和广度、具有前沿性的学术课题,都彰显了西北大学的学术传统和在文化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代表了西部地区文化研究的最高水平。 二、本次培训的最大特点是学者与政府官员的直接对话。在当今社会,学者和政府官员由于各自的身份限制和活动领域,往往缺乏更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举办这样的班次,把政府官员请进高等学府,在让大家受到学术氛围熏陶的同时,也为学者和政府官员之间进行交流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平台。学者可以走出书斋,官员可以走进学府,在这样的交流中,学者和政府官员可以更多地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无论是对学者的学术研究,还是对政府官员的从政之路,都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三、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要防止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被边缘化。诚然,在过去,干部培训这个领域基本是由党校包办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各级组织部门已经开始和各大高等院校合作,借助高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科研力量,来承办一些干部教育培训班次,以陕西省为例,陕西省委组织部目前在高校中建立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共有5所:2004年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2008年有西安建筑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这些高校介入干部教育培训领域之后,势必会削弱各级党校在这些班次中的承担比重。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地判断形势,虽然高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来势汹汹,但是作为党校,也有着高等院校不能比拟的办学优势和办学传统。例如在党的理论和政策宣讲与解读方面,在与各级政府、部门之间资政议政时的角色定位上,在各级领导干部心目中长期对党校形成的良好印象和深厚感情等等,这些都是高等院校所缺乏一些重要优势。只有认清当前的形势才能把握准确的未来,作为党校人,必须利用好这些优势,找到自己的立足点,防止自身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被边缘化。 四、安康市委党校发展应当有“强行者有志”的勇气和决心。“强行者有志”语出《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并且将其付诸于实际行动的人,就是有志气的人。市委党校目前正处在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在规划党校的未来时,我们应该有“强行者有志”的决心,党校的跨越式发展需要每一个党校人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有这样的魄力和勇气,前方无论是荆棘密布还是繁花似锦,我们都必将昂首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是为记。
2012年5月16日 夜 [ 关 闭 ] 快速导航 |